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太太乐坚持用“鲜”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承担起广大受众的期盼。为更好地诠释“鲜”背后的故事,近日,太太乐推出了品牌故事《鲜味的守护》,从一线员工生产部经理马翠英的视角切入,讲述了这位鸡精生产车间负责人的工作日常,同时也彰显了太太乐多年如一对产品品质的坚守。
《鲜味的守护》
安心健康之选,从最前端开始
“我是1992年进入太太乐的,是太太乐鸡精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我的工作就是对配料进行把控,为一天的生产做准备。咱们这车间是整个生产工序最前端的部门,每天要经手17500只鸡,就算我每天吃1只鸡,吃到80岁也吃不完。”太太乐一线员工生产部经理马翠英笑道。
太太乐生产部经理马翠英
现如今,每天太太乐需要使用的鲜鸡数量总计可达35000只,在验收合格前要历经两道检验和27项项目检测。原料鸡在完成两次“全身沐浴”后,需经高温蒸煮、绞肉、配料准备等工序,还要通过成品检测和包装。整个生产过程全程处于监测系统下,24小时摄像。从研发中心到仓储物流,13个环节缺一不可。唯有从源头开始,严格把控产品品质,才能成就千千万万中国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与安心。
从源头开始,守护健康与安心
鲜的真相,央视有说法
在畅谈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除了满满的自豪感,马翠英也有些自己的委屈。“目前有很多人质疑,太太乐的鸡精里到底有没有鸡,包括邻居跟朋友。”确实,长久以来,调味品行业与企业总是难免被部分消费者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加上有的新闻媒体、网络对于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的负面引导,使消费者对调味品不能正确地认识,更无法体会调味品给菜肴所带来的美味。
此前,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节目中,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北京市民,调查中,很多消费者都对味精等调味品持相对怀疑态度。那么,味精真的是化学品吗?鸡精和味精有什么区别呢?就这一常见疑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表示:“通俗讲(生产味精的原料)就是小麦淀粉经微生物发酵过程,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修饰过程,最终产生的一种氨基酸,形成谷氨酸钠,就成了鲜味。”而鸡精中,也确实含有总含量不低于1%、不低于4%的鸡肉提取物。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节目
针对网上流传的食用味精和鸡精等调味品会脱发,还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甚至高血压的相关流言,胡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吃的食物当中,几乎都有谷氨酸钠,都有谷氨酸,都有呈味的氨基酸。如果确确实实存在这样过敏人群的话,那他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吃不了。不管鸡精和味精,造成过敏的可能性或风险,我认为不会太大。”事实上,我国进行的大鼠毒理实验的实验结论也同样表明,食用味精鸡精是安全的。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节目
继续科普之路,太太乐是认真的
作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太太乐在努力优化产品、把控品质的同时,还致力于引导消费者的正确认知,还原鲜味的科学真相。2016年,太太乐编著出版了40万字的《鲜味科学与鸡精调味料工艺概论》一书后,2018年又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鲜味科学知识竞赛和第六届国际鲜味科学研讨会,推出了6集美味科学人文纪录片《鲜味的秘密》等。其中,《鲜味的秘密》凭借其详实的内容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入围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今年,太太乐第二届全国鲜味科学知识竞赛将再次席卷全国。竞赛海选通道已于5月28日开启。微信关注“太太乐美厨娘俱乐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中的“有奖竞赛”——“鲜味大赛”,即可参与海选。
海选正式上线
未来,太太乐还将继续坚持用“鲜”贯穿企业的发展,用更多脑洞大开的创新方式,诠释自身对“鲜”与爱的独到理解,让追求美味、热爱生活的人们,获得舌尖与心灵的双重满足。
关于太太乐:
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1988年,是中国鸡精、鸡粉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瑞士雀巢大家庭的一员。秉承“太太乐,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太太乐一直致力于鲜味科学的研究和推广,带动鲜味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更美味的新一代调味品,太太乐产品覆盖固态复合风味调味料、液态增鲜调味料等9个大类,近300个品项。凭借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全球化的质量监管体系、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卓越的员工团队,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深受一亿家庭、四亿多消费者的好评,并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获取更多信息请登录太太乐官方网站https://www.toto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