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秀恩爱”狂人夏加尔,永恒吟唱的爱与乡愁
日期:2018-02-07 10:04  

最早,我第一次画自己的肖像时,他们油画专业的人都说我画得像夏加尔(说是一位大师),我还挺美的,后来去看了一些画册里的夏加尔的画,发现他们之所以说我画得像夏加尔是因为只要人像画得比较像幼童就很容易像夏加尔。

夏加尔的画一向以怪诞的梦幻童趣,和强烈浓郁的色彩著称,毕加索称他是“马蒂斯死之后,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而夏加尔个人认为自己的画主要表现了俄国犹太人的生活,与犹太文化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甚至说:如果我不是一个犹太人的话,那么我就决不会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成为一个和今天的我完全不同的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绘画中,在生活上应该也是如此。

夏加尔在画贝拉

夏加尔出生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小镇上一个的犹太家庭,生活窘迫并不耽误这个家庭对自己宗教的虔诚,幼年时期夏加尔就是在俄国犹太童话民间故事的熏陶中长大,练就了一整套幻想的童子功,他为自己在现实世界之外还营造另一个世界。他曾经说“·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真实的,可能还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真实。”

神奇的色彩

少年时代的夏加尔内向、木讷还有点口吃。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被同学嘲笑,欺负。可是聪慧、美貌且来自于富裕家庭,用现代衡量标准是典型白富美贝拉却偏偏接受了夏加尔这样一个穷屌丝的示爱。跟谁说理去啊。“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了碧空、爱情和鲜花。”贝拉满足了夏加尔对女性的一切幻想,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少年身上并不足为奇,但可以绵延了一生就堪称传奇了。

夏加尔给贝拉画的第一幅肖像《戴黑手套的未婚妻》

相对对于达利对加拉那种多少带点“行为艺术”色彩的专情,夏加尔对妻子贝拉的专情才是更为原生态的一种性格使然。在夏加尔赴巴黎学画的四年中,他们完全靠书信来连接彼此的情感,之后他兑现承诺回乡与贝拉结婚。在夏加尔婚后的绘画中,贝拉成为永恒的创作主题。贝拉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古典绘画也有一定的了解,夏加尔每幅画作都必须要获得贝拉认可他才能安心。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也是贝拉决定了夏加尔的方向。

幸福的一家人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后夏加尔一度放弃绘画参加了革命,后在认清现实和贝拉的力劝之下离开苏联,回到了更适合继续他绘画生涯的巴黎。这时他在欧洲已经成为名人,他的画可以卖很高的价钱。生活在他面前展现出了一幅近乎完美的画卷。好日子过了有十年,欧洲纳/粹兴起,身为犹太人的夏加尔夫妻只能流亡美国,更为不幸的是贝拉因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永远地留在了美国。

《生日》

《空中的恋人》

《散步》以上三幅都是夏加尔经典的秀恩爱之作。

失去贝拉的夏加尔,9个月之后才再次拿起了画笔,因为只有在画中,妻子贝拉才会得以永生。尽管之后夏加尔又结过两次婚,但在每年的纪念日和生日,他都会给妻子贝拉画像。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他九十五岁的时候,那时贝拉已经与他离别快40年了,夏加尔还是画出了依旧甜蜜的《Artist over Vitebsk》。

贝拉去世后夏加尔为她所画的《献给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