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明朝徐渭杀妻入狱之时用狂怪的书法来抒发内心复杂激荡的情感
日期:2017-09-27 06:01  

【徐渭楷书自书诗文册】

《自书诗文》册,明,徐渭书,纸本,楷书1开,草书12开,每开纵27.2cm,横32.8cm。

《自书诗文》册释文

署款:“翁州道士徐渭漫书,将寄碧玉草堂。时隆庆元年五月望日,书于会稽清远楼西偏松桧之下。” 款下钤“徐渭之印”、“中□子”、“翁州居士”。 鉴藏印有“守中”、“篆烟微华香细”等。

此册是徐渭书录自作跋文及诗文。作者时年47岁。 此书册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楷书跋文一篇《读余生子传》,其二是自书古诗九首,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徐渭书法的多种书体,除楷书和草书外,还包含不常见的章草。第一开楷书结体端稳开张,字距行距紧密,撇、捺笔画的隶书意味较重,章法充实浑然。其后草书用笔倾侧欹斜,笔势开张激荡,线条纵逸跌宕,支离怪异,变化复杂,顿挫、转换狂纵而饶富奇趣,时出怪异之笔,且不拘章法。徐渭的草书既不同于张旭的疯颠、怀素的狂怪,也不同于黄庭坚的禅逸,而是自己所特有的“疯”和“狂”。书写此册时当为徐渭杀妻入狱之时,他大概是用这种狂怪的笔法来抒发内心复杂激荡的情感。

【陈献章草书大头虾说轴】

《大头虾说》轴,明,陈献章书,纸本,草书,纵158.5cm,横69.9cm。

《大头虾说》轴释文

署款:“弘治戊申秋八月望,石翁力疾书于白沙之碧玉楼。”款下钤印:“石斋”。无鉴藏印。

《大头虾说》一文为陈献章所撰,并由作者于明弘治戊申(弘治元年,1488年)秋八月望书写,作者时年61岁,此作是他晚年的作品。

本文是借乡间俚语“大头虾”来阐述人生哲理,立意新奇。

此书所用之笔为茅草笔,一般书家较少使用。此种笔毫锋秃散,毛硬易干,因此书字独具特色。本幅下笔顿挫力很强,毫端开叉,形成了较多的飞白之笔。字迹墨色干枯,粗细变化丰富,兼之运笔迅疾奔放、挥洒自如,又少见连绵之笔,显示出动中寓静、拙中藏巧的韵致,书风独树一帜。

【文徵明楷书归去来兮辞页】

《归去来兮辞》页,明,文徵明书,纸本,楷书,纵13.7cm,横16.1cm。

款署:“辛亥九月十一日,横塘舟中书。徵明。时年八十又二。”钤“徵”、“明”印。

“辛亥”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文徵明时年82岁。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田园后的心境。文徵明在晚年不止一次抄录过此篇辞赋,从这种反复的书写而又刻意精心的创作态度中不难看出作者晚年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平和心态。

作者虽以小楷抄录长篇,但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其笔法虽出自《黄庭经》、《乐毅论》,显得清俊儒雅,但结体的方整紧劲、字势的修长俊逸又受欧书的影响。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者来说尤为难得。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记文氏早晚必书小楷一篇为日课,可见其积学功深。

此件作品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氏所书《前后赤壁赋》卷相比,虽因创作年代不同而笔法有异,但均为文氏小楷书杰作,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小楷书风貌。

此页与赵孟頫、邓文原等人的作品同入《元明人书册》中。清代大收藏家安岐曾收藏,并将之收入《墨缘汇观》法书卷下。

【董其昌楷书恭读翰林院箴轴】

《恭读翰林院箴》轴,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128cm,横53cm。

款署:“董其昌书。”款下钤“青宫太保”、“董其昌印”。引首印“玄赏斋”。鉴藏印钤“陆时化字润之”、“渭南伯后”、“蕃钟之印”等。

此为董其昌书“宣宗(朱瞻基)皇帝御制翰林院箴”的中楷书作,据款印可知是其晚年作品。此幅行距字间颇疏,显得疏宕秀朗。书法风格朴拙,有意避免严整工稳,以取生拙之意,所谓拙中寓巧,熟练生变。董氏曾自谓:“吾书因生得秀色。”他的这种艺术主张及书法特点在此幅作品中体现得非常鲜明。

董氏此书作曾为清陆时化等收藏。

【董其昌行书札卷】

《行书札》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7.5cm,横274cm。

《行书札》卷释文

此卷有鉴藏印“廷”“燦”。

此为董其昌所书五通信札,分别致“台驾”、“老亲家”、“老亲翁”,并未确指受信者名号,据信札语气推测,或是写给同一人的。除通常问候、致谢等语句之外,札中还谈及多方面内容,既有议论国事的,也有谈及家事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每通均谈及书画鉴赏与收藏,涉及巨然、李成、赵大年、趙孟頫、倪瓒、吴镇、姚绶等家,可知董其昌此时应是乡居多暇,以书画自遣,且受信人亦为精于书画鉴赏之道者,故往来书信多有谈及。这些书札对考察董氏生平事迹和书画活动具有一定价值。其中赵孟頫的洞庭东山图至今存世。

从书法风格看,笔画成熟精到,秀逸天然,但各札间又略有变化,这或许是书写时间略有间隔所致。

【董其昌行草书临宋四家卷】

《临宋四家》卷,明,董其昌书,绫本,行草书,纵29.3cm,横258.7cm。

释文:

苏、黄、米、蔡。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头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绰约新愁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辉。故应剖蚌登王室,且莫行沙驻夕晖。

桃李无言趁晚风,黄鹂惟见绿匆匆。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

竹西桑柘暮鸦盘,特地霜风满倦颜。不用使君相料理,只缘尘土少青山。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趁嫦娥称客星。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欲寻阑槛倒芳樽,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唤春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四家书以苏米为熟境,黄蔡非串习者想当近似耳。

款署:“思翁书付孙广”。款下钤“董其昌印”。鉴藏印钤“隅庵”、“梅釴之印”、“李国松藏”、“高邕仁和”、“孟履珍藏”等。

此卷为董其昌临唐、宋人七言诗十首,其中包括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张旭、周韵等人的诗。董氏在本幅后虽提及临苏、黄、米、蔡书法,但从书风观察,临某一家书体的特征并不明显,这正是董其昌书法创新的一面。他曾云:“临书先具天骨,然后传古人之神,太似不得,不似又不得。”

此卷书法苍劲浑古,奇趣横生,为董其昌晚年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