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昨日向美国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UBA”,拟最高融资1.5亿美元。一旦成功在美国上市,也意味着58同城成国内首家上市的分类信息网站,也是继兰亭集势后,今年第二支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概念股。
这则消息让分类信息行业和58同城再次成为业界焦点,联想到此前业界指称58同城实属流血上市的说法,记者对58同城提交的招股书,并结合艾瑞行业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58同城此次上市的努力仍不轻松。58同城的盈利报表,是以缩减市场投放、丢失市场份额为代价做出的。2013年起,58同城的流量已开始大幅锐减。如果为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未来加大市场费用支出的话,58同城明年是否能盈利还是未知数。
一、2013年58同城流量锐减,营收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存疑
招股书显示,58同城终于在2011年亏损8340万美金、2012年亏损3040万美金后,在2013年上半年象征性盈利28.5万美元。
收入与亏损
与此对应的是,58同城的市场投放费用今年大幅缩减。今年上半年58同城的广告投放额度仅为10.3M美金,而去年为25.1M,2011年58同城的广告投放更是高达68.5M美金。(如下表所示)。可见广告投放的缩减幅度。
广告费支出
但减少广告投放的结果,招股书并未显示。58同城主要通过会员费和在线营销服务获取营收,商业模式的关键正是流量。58同城此次发布的招股书上只对比了其2013年与2010年的流量增长情况。记者却从艾瑞iusertracker 数据了解到,对比2013年和2012年,58同城的流量已经呈现明显的大幅下滑趋势,同比下滑了14%。(如下图)。
配图
与58同城流量下滑对比明显的是其主要竞争对手赶集网的流量增长。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7月,赶集网日均覆盖人数同比去年增幅超过8%。其中或许正有58同城丢失的市场份额。
二、负重模式、电商化策略转型失败,商业模式增长空间存疑
根据招股书,58同城近三年来的团队保持在5000人以上,其中2013年销售团队是3780人,是同行的5倍以上。庞大的团队不但考验公司运营能力,也带来了数额不小的人员成本支出。
招股书上提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员工福利。58同城承认之前并没有按照劳动法为员工提供福利(社保和住房公积金),虽然已经在报表中预提了涉及到的3520万美金,但这笔钱这并非一个小数目,未来是否支出,是否会面临政府罚金和滞纳金也是未知数。
另外,58同城的电商化转型已经可以宣告失败。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58同城在线交易佣金等其他收入仅为95万美元,只占到其整体收入的1.6%,其中大部分预计都来自其残余的团购业务。未来分类信息行业的商业变现能力仍需探索。
三、市场竞争惨烈,没有一个垂直领域可以做到第一
招聘、房产和黄页服务是58同城收入的主要来源,招股书上也提到58同城分别是招聘、房产领域的前三甲。但问题就在于,在互联网行业里做到前三甲是不是就足够了?事实是,58同城面临的竞争远超过外界想象。
以招聘为例,58同城不但需面临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冲击,而且在分类信息业内,58同城与赶集网招聘频道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下图所示)。艾瑞iusertracker 数据显示:赶集网的招聘流量比58同城高出40%左右。
配图
在房产领域,58同城除了有赶集网这一直接竞争对手,更同时面临与搜房网和安居客的竞争和挑战。根据艾瑞iusertracker 数据,58房产的流量只有搜房网的三分之一左右(如下图);而双方在营收上的差距更为悬殊,根据搜房网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其总营收达到1.441亿美元,甚至远高于58同城的整体营收。
配图
在生活黄页领域,58同城还同时面临来自BAT的挑战和威胁。例如业界熟知的百度战略投资糯米网、阿里巴巴巨资投资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等、腾讯借助微信迅速打通支付环节完成用户本地生活的闭环,BAT三大巨头对O2O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流量锐减、商业模式增长存疑、竞争激烈这些隐忧,会不会制约58同城公司的上市步伐和市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