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闻
哪些食品安全话题最受关注
日期:2017-07-10 19:44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教授

随着新修订《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施行,从中央到地方领导,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

本次“HINTS中国”(健康信息传播趋势全国调研)于2017年5月进行,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共同主持。

调研主题是:发现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传播力的现状与问题,力求全方位调研全国居民关于食药安全信息的态度与需求。对于目前食药安全信息的传播力,即渠道与策略选择进行梳理与评估,为全国与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更有效地传播食药健康信息,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相关谣言信息的传播,建立食药安全信息健康干预机制,减少食药安全信息的不平衡与信息沟,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提供可靠而有效的数据支持、全景研判与策略指南。

食品添加剂:公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公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高居榜首(66.83%)。这与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相吻合。可见公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添加剂往往与非法添加物相混淆,影响公众的认知,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就属于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因此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当做好食安科普,促使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问题。(图1)

公众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专家和家人

公众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最多和首选的渠道包括专家、家人、朋友同事、网站、电视、政府官方机构几类。其中人际渠道是公众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最多(61.96%)也是第一选择(51.06%)的渠道,包括专家、家人、朋友同事;网站在了解信息最多的渠道中排名第三,但是并非公众了解信息的首要选择。政府官方机构目前排名较为靠后, 亟须加强官方权威机构在公众食品安全认知中的重要性与权威性。(图2)

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首要传播渠道:媒体

调研考察了近年来11起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首要传播渠道,包括活鱼下架事件、日本辐射海鲜事件、簋街小龙虾事件等,发现公众最初获知食品安全事件的渠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例接近,分别占比38.21%和33.51%,说明新媒体在公共事件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权威机构占比仅为1.26%,说明政府机构与权威专家学者尚未成为公众认知食品安全事件的第一信息落点。(图3)

公众对各类渠道和信源的信任度

在所有渠道和信源中,公众对于人际渠道(医生、家人、朋友同事)信任度最高,均值3.9,接近“较为信任”程度。其中对于家人的信任度最高(4.02),其次为医生专家(3.9)。

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依然略高于对新媒体的信任度,属于“一般信任”程度。公众对于权威机构的信任度高于非权威组织。(图4)

公众的食品消费决策因素:最关心保质期、最不关心卡路里

在决定是否购买一种食品时,公众关心的首要决策因素是质量因素,如保质期(73.3%)、品牌(49.1%);第二是健康因素,如成分(29.2%);第三是价格因素(33.7%);最后是外观因素,如包装、外观等。相比之下,考虑食品热量的人数比例最少,仅为7.2%,说明公众的消费决策的考量因素依然停留在“食品质量安全因素”层面,而非“提升健康因素”层面。(图5)

专家观点

近年来食品监管部门频频出台相关改善措施,受到公众的充分肯定。

认知层面:总体来说,食品添加剂是公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肉制品是公众最关心的食品类别;相比来说,相对不发达地区居民更关注婴幼儿乳品质量安全。

接触层面:人际渠道是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包括专家、家人等。在公众最初获知食品安全事件的渠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例接近,说明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类公共事件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任度层面:公众经由人际渠道接触到的食品安全谣言信息最多;大众媒体渠道中,公众接触到谣言信息最多的渠道是电视(19.82%)。在所有渠道和信源中,公众对于人际渠道(医生、家人、朋友同事)信任度最高,属于“较为信任”程度;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依然略高于对新媒体的信任度;公众对于权威机构(如政府、学术机构)的信任度高于非权威组织(如商业机构等),属于“一般信任”程度。

行动层面:公众在食品消费过程的决策因素中,最关心保质期、对于卡路里等信息相对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