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宅
谈古论晋:想不到吧,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里也有座“豪宅大院”
日期:2017-06-30 08:47  

-----史话三晋之汾西篇

从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国际的时候,拍摄地山西乔家大院也名扬全国。在感叹山西晋商当年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同时,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这些“豪宅大院”也开始引起诸多的目光。陆续走入大家眼帘的除了气势更恢弘的王家大院、常家庄园外,还有太谷曹家大院、孔祥熙宅院、祁县渠家大院、定襄阎锡山旧居、襄汾丁村民宅、万荣李家大院、长治申家大院、沁水柳氏民居以及阳城皇城相府等等

山西的晋商大院还有多少呢? 有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晋商大院呢?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实力最大的商帮,晋商一直活跃了五百多年。“上自绸缎,下到葱蒜”,没有不作的买卖。尤其是清代的“票号”创立后,更是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晋商在聚拢财富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的同时,无不例外不惜余力在故里为自己的子孙营建出一个个气势恢宏的宅院。

经过百年的风雨沧桑,山西境内遗留下来的还有多少大院?又有多少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

黄土高原上的汾西县,就有着这样的一组清代建筑群,在清代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

汾西县在吕梁山东南麓,因地处汾水西岸边而得名“汾西”。

汾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境内残垣沟壑,是一个标准的山区农业县。

就这么一个总人口十来万的山区贫困小县,怎么能够出现与“贫困”毫无关系的“豪宅大院”呢?

其实和汾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汾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生活。

北齐在此置县之前,一直属于彘地,后彘地改名永安,也就是现在的霍州。

北齐时候置县名临汾,隋朝改名为汾西县,后撤销唐代又置。金代的时候又归霍州管辖。

除去北齐之前和金代,其余时候汾西几乎都归今临汾市管辖。

重点来了,1958年6月与霍县(今霍州的前身)合并设霍汾县,10月撤销一起并入洪洞县。1959年9月复置霍汾县,1961年又恢复汾西县建制,一直至今。

为何说重点来了呢?霍州和汾西的关系比较微妙。有句俗语叫“霍州的鬼子汾西的鳖,三个州鬼子斗不过一个汾西鳖。”具体说法不作详细解释了,大致是憋屈的汾西人虽然胆小倔强,却也令聪明的霍州人也无可奈何。

汾西人天生不好表达,忠厚老实,但外粗内秀,只会踏踏实实做事,淳朴善良忠诚可靠。这些,都是晋商的优良品质。

明清两代,统领三十五州县的平阳府,距离汾西县不过一百多里.

距离汾西县城东南十里,有一个现在仅五百来人的村子,这个村子名师家村。二百多年前,历经三代艰苦创业的师家开始发展壮大。在黄土高坡上修建起了一座窑洞式的豪华院落群。

这组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大小三十一座院落,看似分散却又独立,每个宅院之间都有暗洞和地道相通,院中有院,院上也有院。加之院落之间又有耳门、楼门及屏门相连,“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有着“关好八大门,锁上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

院落内砖、石、木雕雕刻精细,仅窗棂图案有一百多种,门额牌匾一百五十多处。

建筑群依势而建,主体院落周围有一千多米长的石条道路,构成环村路。在坡度大的同时道路处处与排水洞相通,下雨并不存水,又有了“下雨半月不湿鞋”的好处。

在外部设有酒坊、醋坊、染坊、豆腐坊、油坊、造纸坊、当铺、盐店、药店、学堂、牌楼、祠堂等附属建筑。

“观其村之向阳,山明水秀,景致幽雅,龙虎二脉累累相连,目观心思以为久居之地面。”

黄土高原上的耕读文明窑居典范,其独特的空间处理和地形利用,被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