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忠实老先生呕心沥血的一本书到匠心巨制的同名电视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群栩栩如生的关中人形象,让《白鹿原》深入人心。文化底蕴里的一缕缕关中美食的香气和街边一声声诱人的吆喝声,持久不绝地钻进人心里。
关中美食尤以面食为荣,一碗油泼面都有各种做的法子:扯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关中平原上的百态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白鹿原上的风情在一声秦腔、一碗油泼面中初现。
油泼面的走红,源于仙草从擀面、切面、泼面、拌面、咥面一气呵成,到笑盈盈端出的一碗征服白家人的心;是电视剧里徐先生一边大口吞咽,一边喊再来一碗的吃货形象;是你我大晚上追这部剧时,把人看得饿的不行,分分钟点一份外卖!
关中人爱吃油泼面,一碗根正苗红的油泼面,一定是关中血统。如果油泼面会说话,一定讲的是关中方言,至少也得是个陕西口音。
面虽是普通的面,但面条扯得像裤带,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碗大是它的身份标签。油要烧热,油泼向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的瞬间,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面就拥有了灵魂。花椒面、辣椒面烫熟呈现着满碗红光,红得清澈,红的色香味俱全。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一碗油泼面想要做到极致,还得配上蒜和面汤,这些都是拿到一碗正宗油泼面的最低门槛,一个都不能少。
油泼面在陕西关中随处可见,就像是这城市理所应当存在的东西,家家户户都能做出一碗像样的油泼面。原汁原味的陕西味儿呲溜呲溜地走进人们的肚子里,走进人们的心里。一碗面写下一个地方的故事,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骨子里的豪爽热情和真实。
油泼面的走红,整好与电视剧开头像呼应,二豆坐村头喊“吃饱咧!喝胀咧!跟皇上他大一样咧!”相信你去吃完一碗油泼面,在这炎炎夏日出一身畅快淋漓的汗,就像忽然间站到了白鹿原的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