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头条
日本首相呼吁女性董事席位
日期:2015-01-23 18:0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Abe)近来呼吁企业在董事会中至少为女性留有一个席位,此言突显出日本业界中女性的稀缺程度。即便是在欧洲和美国,女性在董事会中也只占很小比重。

尽管这一性别比例的顽固失衡令人沮丧,但人们很容易忘记的一点:女性的参与在很短时间里就彻底改变了职场的面貌。当然,女性很早就已进入业界,而且并不总是作为体力劳动者存在。19世纪,在丈夫因伤卧床不起、无法继续监造纽约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Bridge)之后,埃米莉?沃伦?罗布林(EmilyWarrenRoebling)完成了大桥的监造工作。

在20世纪的欧洲和美国,在女性进入职场方面,出现了一些重大进展。一些国家开始赋予全部妇女选举权,一战的爆发又让女性有机会进工厂。20世纪20年代的巨变,还扫清了女性就业的很多文化层面的阻碍。

这种趋势受到过一些干扰,比如美国发生的大萧条(Depression),但女性就业人数仍在二战期间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不过,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和美国业界仍坚持“结婚退职制”(marriagebars),要求女性在结婚后立刻辞去工作。英国外交部直至1972年才终止“结婚退职制”。

共产主义革命彻底改变了女性的地位。在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努力中,毛泽东意识到,若想让足够多的女性成为劳动力大军的一份子,就必须坚持男女平等。而在俄罗斯,最理想的无产阶级女性就是劳动妇女。

近期的研究发现,商界女性能给职场带来一些与男性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做法——比如她们善于以更稳健的步伐推进工作,更有能力维持复杂的关系网,而且更能够利用这些关系促进参与和权力分享。

但企业依然很难提高女性在高级岗位上的占比,亚洲尤其如此。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自2007年以来就在追踪全球职场中女性所担任的职位。追踪结果显示,在10个亚洲市场中,女性在董事会中平均只占6%,而欧洲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7%和10%。

一些国家正在考虑的配额制引起了激烈争议。这是因为,尽管多数人都认同企业有必要实现性别比例平衡,但说到究竟应采取何种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人们还远未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