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头条
中法建交50周年 ,《巴黎-北京》正京展出
日期:2014-08-06 15:08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作为“2014中法文化之春”视觉艺术方面的重要展览之一,《巴黎-北京 百年法国摄影聚焦中国,1844-2014》正在北京展出。与在国博展出的法国国宝不同,这个展览对中国人来说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国宝”,一百多幅作品中很多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展览。

在记者看来,这个展览很“法国”。策展人阿兰·萨雅格是个地道的法国人,他很懂摄影,是蓬比杜艺术中心摄影部的开创者和负责人。他又很懂中国,到过中国的很多城市。在萨雅格看来,此次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神秘的世界,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会,以及外国人面对如此引人瞩目的巨大变迁感受到的迷惘”。

策展人将整个展览分成了“早期影像”“中国之行”“今日中国”三个部分。在这些照片中,囊括了从发现中的中国、第一批履职的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旅行途中的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当代中国到如今千面的中国影像。

为什么是从1844年开始呢?我们知道,摄影术是法国人发明的,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后仅仅过了5年,法国官员于勒.艾埃及尔就带着当时最流行的摄影机来到中国,本次展览的第一幅照片就是于勒于1844年拍摄的中国广东,这也是最早的中国影像。

展览涉及到的二十多个摄影师中,自然少不了中国人熟悉的“老马”(马克·吕布)和“老布”(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但更令人惊喜的是几位并不被国人熟知的摄影师,他们当中有外交官、传教士、军官、商人、旅行家等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的具有“法国的视角”,“法国人的视角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是带着感同身受和理解的心情来看待中国的。”萨雅格如此解释了这个词。“中国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有异国情调,同时也是非常独特的国家。”

法国外交官和中国将军的故事

方苏雅是法国外交官奥古斯特·费朗索瓦的中文名字,他1857年生于法国洛林地区,1896年到1904年间先后在广西龙州和云南昆明担任法国驻中国领事。在中国期间与时任广西提督苏元春成为了朋友。“方苏雅”这个中文名字就是拜苏元春所赐。正因为他们这段友谊,苏元春将军的影像才能得以流传后世。

在中国任职期间方苏雅游历了中国西南部的名山大川,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影像。方苏雅卸任回法后,隐居在法国郊区,他给自己的房子取名为“小中国”。由于对法国政府的不满以及对中国的热爱,他一直将这些珍贵的照片藏在自己家中,直到他妻子1974年去世前才将他的作品转交给巴黎的博物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