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头条
重整生产设施 寻求灵活就业
日期:2014-07-31 09:27  

■ 本报记者 苏庆明

无情的自然灾害,不仅使家园成了一片废墟,也使群众的正常生产恢复难度重重。为避免两手空空的局面,文昌市铺前镇渔民顽强地开始自寻办法、自谋生路。

文昌市铺前镇北山码头,被台风冲得支离破碎的许多渔排还在离岸百米外的水中浸着,岸边却有几个被冲散架的渔排正在重建。几个渔排上的木屋也被搭起,正用绳子系在塑料泡沫上。

群众介绍,这几个渔排被冲上岸,但有的木板还可以使用。正在重建的渔排一个是北山村老张的,前来给他搭建的是新港村的郑文连。

在他的旁边,有渔民在捡水里的绳子。他们说,绳子无法像原来一样用,晒干后拿到市场上论斤卖,粗的1元/斤,细的4角/斤;昨天共捡了100多斤。

和媳妇一同推的手推车上装了几筐大鱼,下田村的“二哥”今天也有所收获。这些鱼是从渔排里逃走的,少数渔民开船到近海“追回”它们,“二哥”则从他们手中收购。

打零工,是许多灾区农民的选择。铺前镇东坡村,全村人依靠农业种植为生,原本就是一个较为贫困的村庄,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陈文合的女儿和儿媳白天骑着摩托车去冯坡镇,在“老板”的带领下做树木清理工作,晚上再骑车回来。

就连村民小组组长叶保大,也坐上了别人的渔船,在附近的渔港帮忙捕鱼。“有一次半夜有人叫他,他也去了。”陈文合说。

(本报文城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