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
纵览|数字化转型中的美国新闻编辑部
日期:2017-07-27 22:41  

报纸开始用影像讲故事。在融媒体时代,报纸生产提供视频产品成为一种潮流。随着技术的进步,影像的获得与发布的技术门槛及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用智能手机、单反等都能获得有效的视频素材,一些免费的视频剪辑编辑软件和应用则使视频产品的生产更便捷。融媒体时代,以文字见长的印刷媒体在数字世界里,完全可以不局限于固定思维,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质,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把信息快速、准确、便捷、艺术地传达给大众。

例如《华尔街日报》的视频部虽然成立于八年前,但是真正实现快速增长是在近五年。现在这个拥有50人的视频部(香港和伦敦分部的还拥有15个视频记者)形成了良好的双向工作机制,既有视频部主动出击,与编辑部合作制件视频;也有编辑部主动交流沟通,提出视频选题。

对《华尔街日报》的受众来说,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包括高科技、硬新闻和生活方式类。报纸提供的视频产品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综合几家报社的情况,发现这些视频基本在3分钟,或者更短一些,2分半左右。这些视频广受喜爱,随片广告也成为新的数字营收来源。

和社交媒体共舞的新闻编辑部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媒体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现在通常情况下编辑部都设有专门的社交媒体编辑团队,而且为了把握适合年轻人的新闻消费方式,这些团队的成员都比较年轻。在大趋势下新闻机构必须学会在新的社交网络中生存。

被数据和受众浸润的编辑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学狠狠火了一把。如果说数据新闻,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是数字时代的媒体能够提供的一种新的新闻产品样式,那么更大的改变还在于被数据改变的新闻编辑部,被数据改变的新闻人的思维。

数字时代,多样的计量工具使分析、研究自己的受众成了报纸的必备技能。在很多编辑部,产品经理,内容团队,社交媒体等不同团队的跨部门交流和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成为编辑部工作的常态。

大编辑部制成为主流。如今,这种大开间,全通透,融纸媒、网站、社交媒体编辑部为一体的大编辑部制正成为各报的标配。所有的新闻编辑部门都集中在一个全开放的空间,通常占据整整一层楼(或者两层楼)。楼层中间是核心新闻指挥中心。各个编辑部门的编辑(主任)坐阵其中,各个编辑部都按照位列的重要性,沿指挥中心一字排开。四周,通常高悬着电视和网站大屏。许多编辑记者桌子上都有两个电脑显示屏,配备的桌椅多为可升降,便于久坐的大编小记们活动下身子。与物理意义上在一起的编辑部相匹配的是内容管理系统的在一起。能够适应多端口发布,多形式素材采集的内容管理系统也是每家纸媒的标配。比如把所有的文本,音视频,影像等素材纳入同一个发稿编辑系统,在外采访报道的记者只要发布一次,就可以使素材进入不同的发布通道。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它能实现多个记者同时就一篇报道展开工作,也能够实现就记者撰写的报道,发布相关题材的提示功能。目前,时报最关注的还是在这个系统内如何集成附加工作量最小化,功能更强大的移动发布功能。

报纸的未来:它会消失吗?事实上,美国报纸的纸媒与数字收入之比在7:3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纸媒。但每家报纸都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出现过很大的争议。但是无论是老牌的精英媒体,还是以平民大众为主要受众的地方媒体,走在媒介融合发展之路上时,无不以对内容的追求为第一标杆。每一家报社的社史陈列都浓墨重彩地突出本报的获奖作品和获奖记者。视频最核心的追求还是新闻,事实准确,宁迟勿误,对媒体来说,运用新技术,是主动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和应对时代挑战的不二选择,但内容和态度应该也是吸引用户的核心要义所在。因此报纸的未来是转型,而不是消亡。(消息来源:传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