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知道防晒产品需要每隔2个小时补涂一次会更有效,却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因为这很容易毁掉妆容。可是就因为这样怠慢的结果,脸上会长出褐色斑点。
明知道补涂防晒霜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女性却不会这么做。到底为什么?
妆容会不服帖、花、卸
满脸灰尘的皮肤上再涂防晒霜,不舒服
防晒霜黏糊糊的,感觉会招更多的灰尘
担心敏感皮肤会更受刺激
“在外面,补涂防晒产品的感觉就像是混合灰尘和面霜涂在脸上,绝对对皮肤不好。”
“我皮肤本来就很敏感,再补涂防晒霜,我怕皮肤会更敏感。以前用过防晒棒,补涂的部分脸会变红。”
“因为它黏糊糊的,怕脸看上去很脏,所以不补涂。”
为什么要补涂防晒产品?
如果你涂了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50的产品,理论上来讲可以对阳光的紫外线UVB防御12个小时。如果该产品还是外加防御UVA的PA((Sun Protection of UVA) +++产品,那就更不用担心UVA了。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每隔2个小时补涂防晒霜呢?
我们抹的防晒霜的量远远不够
要涂抹500元硬币(韩币,下同)大小的防晒霜,才可以达到产品包装上标注的SPF指数的效果。可是如果真的抹那么多的话,脸会变得花白,所以大部分女性不会抹的量都达不到标准。FDA在测试防晒霜的功效时,每1cm²抹2mg。
普通成人脸的面积为350~450cm²,照此计算,应该抹0.75~0.9g。这个量就是500元硬币大小。可是我们实际往脸上抹的量是多少呢?顶多一粒黄豆大小, 500元硬币的1/4大小。所以虽然抹了SPF 50 PA+++产品,却达不到相应的防晒效果。
SPF高指数与PA+++的虚与实
就算我们抹了足够量的防晒霜,那也要每6小时补涂一次防晒产品。防晒产品上标注的SPF和PA指数是指受到紫外线辐射后产生的红斑量和黑化量的平均值而已。并不是测定皮肤持续受到紫外线的辐射时,防护效果维持的时间。
早上抹的防晒产品在不出汗的前提下,最长可以维持6个小时。可是抹防晒霜之后,穿衣服、下意识地碰脸、擦汗等行为都会显著降低防晒霜的作用时间。正因为如此,即使抹了指数再高的防晒霜,都不能高枕无忧。
补抹防晒霜必须要记住的4个原则。
rule1.根据你的妆容选择不同的产品
根据你的妆容,要选择补抹的防晒产品的种类。因为不同的妆容,到了下午皮肤的状态也不同。只抹气垫粉的女性,到下午2点左右,受分泌的油脂的影响,妆容几乎都会卸掉。
在这种情况,可以利用补充水分和提亮肤色的防晒霜,增加皮肤的血气。相反,如果早上打粉的情况下,在上面抹其他类型产品,100%会结块脱落。这时利用喷雾润湿皮肤后,用干净的化妆刷扫掉脸上的粉末。之后再涂“第二轮防晒霜”,无论你抹什么类型的产品,妆容都不会花、结块。
rule2.出人意外的猛将——面巾纸
桌子上很普通的面巾纸会发挥出人意料的力量。喷上喷雾后,轻轻地把一张面巾纸放在脸上再揭下来,皮肤表面的灰尘会粘在面巾纸上一起掉下来。粉饼自带的粉扑上裹一张面巾纸,轻轻地拍打脸部,面巾纸会吸收脸上的油脂,会起到吸油纸的作用。此时,如果粉扑上有粉,吸收油脂的效果会更好。
rule3.利用环保的防晒霜
很多女性反映“抹面霜为止皮肤还挺好,一旦抹防晒产品,皮肤就会变得油乎乎、黏糊糊。”这是因为防护紫外线的化学成分是不溶于水的油性成分。
高温潮湿的韩国夏天的气候下,多数人更愿意皮肤清爽。而防晒产品黏糊糊的质地是它失去魅力的主要原因。
对此,有些精明的品牌推出了含有辣木籽萃取物等防水成分的防污染防晒产品。这是帮助大气中的粉尘、黄沙、工业污染、紫外线等有害物质不被吸收的概念。
rule4.确认是不是物理性防晒霜
化学防晒霜的工作原理是:被吸收到皮肤里的化学成分吸收并分解紫外线。物理性防晒霜的原理是:在皮肤外层角质层形成一种保护膜,防御紫外线。
物理性防晒霜没有化学成分,刺激小,非常适合补涂用。只要记住几个代表性的成分,就很容易分辨了。物理性防晒产品会包含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成分。化学性防晒产品主要包含帕索(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二苯酮-3等成分。